在日前舉辦的“鋼鐵行業‘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高峰論壇”上,中鋼協副會長王曉齊表示,目前鋼鐵行業最突出的問題是賬款大幅增加,已由2013年年底4300億元增加到目前的4500億元。今年鋼鐵行業雖然表面上有利潤,但利潤與應付賬款基本相當,部分企業資金已經非常緊張。
“鋼鐵行業真正痛苦的時期是今后幾年,這一輪調整時間短則5—7年,長則8—10年。”王曉齊稱。
中鋼期貨副總經理陳東衛認為,在資金鏈越來越緊的情況下,鋼鐵行業未來賺大錢的機會不多,受傷的可能性反而很大。“利用期貨管理生產經營不但能夠使企業免于受傷,而且能增加其核心競爭力。”陳東衛稱。在她看來,未來2—3年之內,如果鋼鐵企業還不利用期貨管理風險,必定會經歷一個被淘汰的過程。
值得欣慰的是,以往,鋼鐵企業對于期貨套保總是諱莫如深,如今,各大鋼企已愿意將其套保經驗作為新知識、新理念搬到臺面上來講。
南鋼集團相關負責人透露,由于介入得比較早,目前公司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套保機制,即套保由銷售部門發起,市場部和證券部制定套保方案,最后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形式決定套保方案是否執行。
“目前我們主要做長單鎖價,期貨讓我們在拿訂單的時候有一個心態上的調整,沒期貨的時候,接訂單有點慌,可能不敢接這個單子,有了期貨后就敢接了。”該負責人稱。不過,他也強調,企業在利用期貨工具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即不能做投機。
然而,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鋼企在參與期貨的過程中,由于管理層的認識片面,往往會要求套保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這就導致操作團隊最終把套保引到投機上去。象嶼農產研投事業部總經理于成剛表示,企業在建立套保團隊的過程中,“管理層的架構很重要,負責期貨的領導必須既要管現貨,又要管期貨,兩者不能分開”。
國有企業參與期貨交易,對套保、套利和投機的界定更為嚴格。“對于鋼鐵企業尤其是國有鋼鐵企業來說,套期保值幾乎是唯一可以操作的思路。”華凌鋼鐵期貨業務負責人表示。
不過,她也指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沒有現成的參照標準,他們也很難界定套期保值與投機的界限。“比如做鐵礦石期貨,假如企業8月份要鎖定一船鐵礦石合約價格,他們又不能用8月的合約去鎖定,只能跨躍到買9月合約,但會計上不會將其認定為套期保值。”她無奈地表示。
據介紹,目前,華凌鋼鐵在期貨交易上都是按照嚴格的套保思路操作。假如他們預設的庫存水平是100萬噸,而其所有的存貨若超過了100萬噸,不管看跌還是看漲,都必須賣出保值。
“我們在想辦法讓期現統一,但現貨有現貨的思路,期貨有期貨的思路,統一到一個部門去管理虛擬的頭寸,非常困難。”該負責人直言,正因為如此,中國的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鋼鐵企業,在期現結合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蘇公網安備 32020602000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