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年11月成本和盈利分析
從11月份的成本指數由月初的83.2下滑至月末的82.7,整體較上月下滑1.2%,跌幅收窄。
按鋼廠30天左右的爐料庫存周期,研究11月份爐料成本,有必要先分析一下10月份的鐵礦石市場行情:
10月份國產礦市場小幅下調。華北地區市場穩中走低,由于河北等地鋼廠生產受到APEC會議的影響,當地國產礦市場需求頗顯低迷,邯邢地區大型礦山企業下調鐵礦石出廠價格,武安、沙河地區鐵礦石報價均有回落,整體成交價格下滑。東北地區市場跌幅較深,當地大部分鋼鐵企業不同程度的加大對進口礦資源的配比量,使得國產礦資源銷售難度持續增加,個別大型礦山企業庫存壓力偏大,市場價格不斷走低。華東地區市場表現疲軟,隨著進口礦價格的不斷走低,山東等地國產礦市場承壓,大型礦山企業出廠價暗降不斷。據監測顯示,截至10月31日,唐山地區66%酸粉濕基不含稅主流市場價格為595-605元(噸價,下同),較月初下跌10-15元。
10月份進口礦市場震蕩走低。月初,進口礦市場受到成品鋼材價格上漲的拉動,部分貿易商上調進口礦現貨報價,而下游采購方對市場仍不看好,接受程度有限。隨著APCE會議的臨近,北方地區鋼鐵企業調整進口礦采購品種,粉礦銷售壓力激增,加之大部分鋼鐵企業多以采購遠期現貨為主,導致北方主要港口進口粉礦銷售不暢,報價逐步走低,主要指數也由升轉降。臨近月底主要品種遠期現貨價格重新跌入70美元區間,空頭操作主導市場走向。據市場監測顯示,截至10月31日,進口礦外盤市場61.5%澳粉報價在77-78美元,63.5%印粉報價為78-79美元,均較月初下跌1美元。
總體而言,10月份鐵礦石價格跌破70美元,悲觀氛圍濃郁,但跌幅在放緩,傳導至11月份鋼廠的生產成本仍表現為下跌,跌速放慢。同期,鋼價由漲轉為微跌。因此,11月份鋼廠單月盈利稍微提升。
監測的各主要鋼材品種的盈利能力曲線對比。從圖2可以看出,11月份7大品種中,除方坯仍處虧損狀態外,其他6個品種均盈利。與上月相比,除了方坯,其他品種盈利水平均優于上月。
分品種看,11月份4周各品種的平均利潤如下:
冷卷盈351元,帶鋼盈321元,中厚板盈132元,三級螺紋鋼盈165元,線材盈72元,熱卷盈42元,方坯虧86元。
二、2014年12月盈利展望
如無意外的話,2015年目標將定在7%
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在減慢,同時也在消化過去高速增長時期積累的矛盾,包括壓產能,去杠桿,擠泡沫。習近平主席談到7%是全球最高的增長率時,已經對增長率目標做出了暗示,如無意外的話2015年目標將定在7%,但不可能低于7%,否則將會產生就業和債務違約問題。世界銀行的統計顯示,二戰后連續25年以上保持7%以上高增長的經濟體只有13個。改革開放30多年間,我國以年均近10%的速度持續增長,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經濟體可以永遠保持每年10%的增長速度,即便是中國。
擴大出口來彌補市場缺口,在2014年表現明顯
在產能嚴重過剩及內需不振的情況下,中國鋼企早已向國際市場尋求出路,試圖通過擴大出口來彌補市場缺口。2014年以來這一情況更為明顯,中國鋼材出口數量屢次刷新歷史最高紀錄。海關總署12月8日統計數據顯示,11月中國鋼材出口量攀升至972萬噸,刷新歷史最高紀錄;前11月累計出口鋼材8361萬噸,約占全國粗鋼產量10%。
靠冬儲需求而拉起的行情,在今年將繼續不復存在
進入12月份,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迎來強降溫、降雪天氣,東北、內蒙地區較為嚴重,戶外工程大面積停工,需求下降明顯,市場成交更加冷清,但由于貿易商對今年行情預期悲觀,很早就開始降庫存操作,有些甚至維持零庫存,資源偏緊對抑制價格進一步走低起到一定作用,無奈成交差,個別城市價格仍繼續下滑。而南方市場成交雖好于北方,但由于大部分地區多降雨天氣,成交受限,整體也顯一般,在成本端波動不大的情況下,貿易商多持穩觀望,出貨為主。近年來隨著鋼鐵行情一直低迷不改,市場資金嚴峻的情況下,貿易商冬儲意識已經淡化,囤貨需求也一去不返,大多數貿易商謹慎操作,只進行少量備貨,大量囤貨概念早已淡化,往年在工地停工后,靠冬儲需求而拉起的行情,在今年將繼續不復存在。需求淡季,市場成交將更加冷清。
12月份鋼廠盈利水平徘徊不前概率較大
雖然近期金融市場表現活躍,股市、期鋼都有所上漲,但對于12月份以及1月份的鋼材市場來看,我們主要的關注點就在“冬儲”,而從現下的格局來看,基本沒戲,因此,整個鋼市面臨著較大壓力。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1-10月份,會員鋼鐵企業平均銷售利潤率僅為0.75%,可見鋼鐵企業降本增效壓力仍然較大。鋼價低迷、行業微利、長期面臨資金壓力將成為鋼鐵行業的新常態。所以,12月份可能會繼續延續“鋼跌礦跌”的局面,12月份鋼廠盈利水平徘徊不前概率較大。

蘇公網安備 32020602000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