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鐵價格持續低迷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令鋼鐵行業迎來一股新風。新的兼并重組預期之下,鋼鐵行業能否浴火重生備受關注。
鋼企業績下行加劇
改革開放之后,中國鋼鐵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以上海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廠等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大型鋼鐵企業為標志,中國鋼鐵工業迅速與世界水平接軌。
1996年,中國粗鋼產量首次超過1億噸,占世界鋼產量的13.5%,超過日本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
特別是到上世紀末,以沙鋼、海鑫為代表,民營資本相繼進入鋼鐵行業,帶動中國鋼鐵產量急速增長。而伴隨著房地產、基建等行業的迅速擴張,中國鋼鐵行業在新世紀[-10.01% 資金 研報]迎來黃金十年。
2014年,中國粗鋼產量達到創紀錄的8.227億噸,約占全球產量的一半。
然而,持續高速的產能擴張之后,鋼價不可避免的走低,在管理水平依然落后、環保和資源壓力持續加大的時候,鋼鐵企業、特別是生產方式仍然比較落后的國有鋼企陷入空前困境。
據中鋼協數據,2014年鋼材綜合價格指數降幅16.2%,今年上半年降幅更是超過去年全年的降幅。上半年,大中型鋼鐵企業主營業務虧損216.8億元,增虧167.68億元。
即便鋼鐵市場急劇下行,但資本市場上對鋼鐵炒作仍然不斷,上半年上市鋼企的股價一路飆升,其原因正在于,投資者認為,鋼鐵企業業績下行,兼并重組的可能性在提高。
兼并重組能否拯救鋼鐵行業?
新發布的國企改革指導意見提高了對商業類國資保值、增值要求,鋼企資本運作的可能性繼續加大。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市場與投資研究室副主任江飛濤表示,在中央的國企改革指導意見發布后,低效率國有鋼企如何退出行業將備受關注。面對破產壓力,他們在重組中很難對高效率的企業提出更高的要價,很容易被對方兼并。
鋼鐵領域資深專家曾節勝對新京報表示,鋼鐵行業目前處于非常困難的境地,中央的確發了國企改革的指導意見,督促國企兼并重組,但社會資本對國有鋼企的觀望情緒還比較濃厚,國有鋼企未來還必須要通過市場的考驗才能一見分曉,在行業大洗牌當中,一些國有鋼企甚至可能走向破產。
據新京報記者梳理,截至昨日開盤前,A股市場有大冶特鋼、新興鑄管、柳鋼股份、沙鋼股份、金州管道等5家上市鋼企處于停牌當中,多數為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前三名均為國有企業。
“市場上關于國企改革概念的炒作只具有短期效應。改善國有鋼企管理機制,提高企業效率,這不是短期內可以見效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同國有鋼企的改革成功概率并不一樣,只有在改革確實產生正面效果之后,在資本市場上的長期支持效應才會顯現”,江飛濤說。 (江蘇昊君金屬科技有限公司)

蘇公網安備 32020602000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