鉬精礦創兩年新高,鉬鐵四個月暴漲35%,三大鋼鐵巨頭罕見聯手暫停采購,劍指市場非理性炒作。
7月30日,太鋼集團、中信泰富特鋼與青拓集團聯合發布聲明,宣布即刻暫停鉬鐵采購,以應對當前市場非理性炒作引發的產業鏈亂象。措辭嚴厲的聲明中,三大鋼企直指鉬鐵價格大幅上漲已造成高端含鉬不銹鋼及特鋼原料成本嚴重倒掛,威脅國家高端制造裝備供應鏈安全。
市場數據顯示,暫停采購決策背后是鉬鐵價格的驚人漲幅。7月30日當天,45%-50%品位鉬精礦報價達4280-4310元/噸度,創下2023年8月以來新高。鉬鐵價格同步飆升至27.3萬-28萬元/噸,近四個月漲幅高達35%58。這一波“階梯式上漲”已讓整個產業鏈承壓。
鉬在工業領域被譽為“工業維生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鋼鐵行業消耗了全球80%的鉬資源,尤其在高端鋼材生產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添加微量鉬即可顯著提升鋼材性能:僅需0.3%-0.5%的鉬添加量,就能使鋼材強度提升30%,耐腐蝕性提高50%以上。
在高端不銹鋼領域,鉬的作用尤為關鍵。以常見的316L不銹鋼為例,其含鉬量約為3%,冶煉一噸316L不銹鋼約需50公斤鉬鐵。成本傳導效應明顯:鉬鐵價格每上漲1萬元,316L不銹鋼的冶煉成本就增加500元/噸。當鉬鐵價格在四個月內飆升35%,下游企業的成本壓力可想而知。
表面上看,鉬價上漲存在基本面支撐。
供應端持續偏緊:6月進入傳統設備檢修季,部分礦山按計劃停產維護;7月環保檢查力度升級,小型鉬礦山被迫減產。國內鉬精礦整體品位下降,市場流通量進一步收縮,持貨商惜售挺價情緒濃厚。
需求端表現強勁:7月國內鋼廠鉬鐵招標量已超1.3萬噸,市場需求旺盛。新能源領域的爆發式增長成為核心驅動力——光伏薄膜電池對鉬靶材的需求激增,半導體制造中鉬基合金使用量擴大。
三大鋼企在聯合聲明中直指問題核心:非理性炒作行為扭曲了正常的供需關系。”這一波鉬鐵上漲更多的是貿易商捂貨惜售導致價格快速上漲,下游成本壓力攀升。”一位鋼企負責人坦言。
面對失控的市場,太鋼、中信泰富特鋼和青拓集團的聯合抵制行動在業內實屬罕見。三家企業作為國內鉬鐵主要用戶,此次聯手釋放出強烈的市場調控信號。除了暫停采購的強硬措施,三大鋼企還向市場發出三點核心呼吁:
· 抵制投機炒作,回歸基本面定價
· 加強行業自律與合作,穩定關鍵原材料價格
· 推動建立長期健康的產業鏈機制
這一行動迅速獲得行業關注。暫停采購不僅是對當前價格的非暴力不合作,更是對建立產業鏈新秩序的積極嘗試。聲明特別強調響應國家“反內卷”號召,確保鉬鐵及其他關鍵材料的供應穩定與價格合理。
鉬市場的異動并非孤例,整個小金屬板塊呈現普遍升溫態勢。
鎢市場7月價格全線突破2011年峰值,核心品類漲幅超25%。供應端面臨資源枯竭、成本攀升、環保限產等多重壓力,而需求端則迎來軍工訂單井噴和新能源結構性爆發。
釩市場同樣呈現供需緊平衡下的結構性分化。FeV50-B月漲幅達9.7%,FeV80-B較年初上漲32%。東北主產區現貨緊缺,貿易商采購困難,部分企業甚至暫停報價。
這些小金屬的共同特點是:在新能源轉型中戰略價值提升,供給剛性凸顯,市場對供需變化的敏感度極高。一旦資本嗅到機會,極易形成投機炒作與價格暴漲的循環。
長期來看,鉬的需求增長趨勢并未改變。2024年中國鉬精礦產量同比增長3%,而國內需求量增幅達8%。新能源領域的需求將持續成為核心驅動力。
在產業層面,技術創新與數字化轉型正為供應鏈穩定提供新方案。求精新材料與上海鋼聯共建的“物聯網錫山庫”,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貨物入庫、存儲、出庫全流程數字化管理。
全球鉬消費總量創歷史新高,新能源產業對鉬靶材和中子慢化劑的需求仍在擴張。鉬的戰略價值不會因價格波動而改變。物聯網錫山庫等數字化嘗試正在重塑金屬倉儲物流,而杭鋼集團年產251萬噸不銹鋼項目即將投產。
產業新秩序的建立可能由此開始:當主流企業放棄短期博弈轉向長期機制,當數字化穿透傳統貿易的信息壁壘,投機炒作的空間終將被擠壓殆盡。

蘇公網安備 32020602000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