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底,浙江天臺抽水蓄能電站2號下平洞壓力鋼管最后一條合攏縫焊接殘余應力檢測完畢,1000兆帕級壓力鋼管及鋼岔管安裝工作圓滿完成,實現1000兆帕級水電高強鋼在國內首次成功大規模應用。
浙江天臺抽水蓄能電站是目前國內在建項目中,單機容量最大、單級斜井國內最長、額定水頭全球最高的抽蓄電站,HD值高達5000m.m,計劃于2025年年底前首臺機組發電。電站引水下斜井下彎段、下平洞壓力鋼管以及鋼岔管管壁設計采用的1000兆帕級高強鋼板是國內水電行業的首次規模應用。成功應用后,將為1000兆帕級高強鋼在國內后續特大水電工程、超高水頭抽蓄電站、大容量沖擊式發電機組關鍵核心承壓部件上的大規模應用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意義重大。
隨著我國水電工程建設事業的發展,水電用鋼自主研發需求越來越迫切。2002年,三峽集團牽頭進行科研攻關,聯合鞍鋼等上下游單位自主創新,600兆帕級高強鋼成功應用于三峽右岸電站12臺蝸殼,我國水電領域開始規模使用國產高強鋼板。
2007年開始,國內鋼廠著手研發水電工程使用800兆帕級高強鋼,同步開展焊接性能研究、第三方焊接工藝評定等,成功實現了800兆帕級高強鋼在烏東德、白鶴灘等巨型水電站上的批量穩定運用。
站在前輩的“肩膀”上,浙江天臺抽蓄研制應用1000兆帕級高強鋼更有底氣。2021年1月,三峽建工聯合哈爾濱電機、東方電機分別與寶山鋼鐵、南陽漢冶、興澄特鋼及南京鋼鐵簽訂聯合研發框架協議;2023年4月,確定在天臺抽蓄電站“引水系統下斜井下彎段+下平洞壓力鋼管以及引水鋼岔管”等部位采用1000兆帕級水電高強鋼,正式開啟國產應用之路。
作為國家重點項目,天臺抽蓄電站壓力鋼管設計強度達1000兆帕級,對材料研發、焊接工藝及施工精度要求極高。為項目順利履約,項目團隊聯合業主、設計、科研單位,歷時近兩年攻克三大核心技術難題:一是材料與工藝創新,完成國產高強鋼板與焊材的適配性攻關,通過100余組焊接工藝評定,確保焊縫強度與母材匹配;二是施工技術突破,在隧洞高濕及受限空間復雜環境下,創新采用“區域環境控制+洞內精準組焊”模式,解決高強鋼氫致冷裂紋敏感性難題,焊縫一次驗收合格率100%;三是國產化驗證,首次應用兩家國產焊條進行全流程焊接,性能指標全面達標,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蘇公網安備 32020602000764號